17日下午,北京大学学生爱心社的同学们走进我校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,专为高二学子准备的主题为“我们的北大 我们的高中”交流分享会,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。四位北大学子首先介绍了北大概况、校园生活及甘肃招生,随后分别围绕高三复习核心策略、名校选择与多元未来、压力挫折应对及高考实战状态管理、非智力因素提分攻略等关键话题,带来了满满 “干货”,为我校高二学子指点迷津。高二级包级领导,尔全班、弘毅班班主任及全体学生参加。教导副主任、高二级年级主任豆强红主持活动。

精准发力 高效突破。来自北京大学202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赵远航同学,以自身经历,分享了高三复习的 “黄金法则”。他结合医学学习中严谨的思维方式,强调一轮复习要 “地毯式扫描”,不放过任何一个基础知识点,就像诊断病情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症状一样,可通过建立错题本、绘制知识思维导图来巩固记忆;二轮复习需 “专题突破”,针对高频考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,比如数学的函数导数、英语的阅读理解等,可采用 “真题 + 模拟题” 双线训练法,如同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专项治疗;三轮复习则要 “实战模拟”,严格按照高考时间作息进行套卷训练,培养时间分配能力和答题节奏感,就像医生面对紧急情况时的精准处置。“复习不是盲目刷题,而是要学会‘透过题目看考点’。” 赵远航同学的这句话,让在场的高三学子频频点头。

选择名校 拥抱多元未来。“考上名校,意味着什么?” 北京大学202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张玮容同学抛出的这个问题,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。她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特点,以及北大丰富的跨学科资源,解释道:“名校的价值不仅在于优质的师资和资源,更在于它能为你打开一扇扇窗,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就像临床医学研究,既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,也离不开生物学、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,北大的平台能让我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。”同时,她也提醒大家,选择大学时要兼顾兴趣与发展,“不要只盯着‘热门专业’,而要思考自己真正热爱什么。北大有无数个交叉学科实验室,有各行各业的顶尖学者讲座,这些都能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更多可能。” 她鼓励同学们,“高考分数是敲门砖,但未来的路,需要你用热爱和勇气去铺就。”

压力挫折应对及高考实战状态管理。“高三这一年,我也曾因为模考失利而迷茫,但很快明白失利本就是走向成功必须要经历的因素,失利并不可怕。” 北京大学2024级药学六年制的李佳雪同学坦然分享自己的经历,瞬间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。她表示,压力和挫折是高三学子的 “必修课”,关键在于如何转化,这就像药学研究中对各种变量的把控,需要冷静分析和合理应对。她给出了三个实用技巧:一是 “情绪日记法”,每天花 10 分钟记录自己的心情和压力来源,相当于给情绪 “排毒”,就像记录实验数据一样清晰明了;二是 “5 分钟呼吸法”,感到焦虑时,通过深呼吸调整心率,快速平复状态;三是 “目标拆解法”,把 “考上北大” 这样的大目标,拆分成 “本周背完 300 个单词”“月底前攻克物理力学难题” 等小目标,逐步积累成就感,如同药学实验中一步步达成阶段性成果。针对高考实战状态,她特别强调:“考前一天不要熬夜刷题,可翻看错题本和知识点清单;进考场前给自己一个微笑,告诉自己‘我已经准备好了’;遇到难题时,先跳过做简单题,用‘捡分’思维建立信心。”

高考非智力因素提分攻略。来自北京大学2024级法学院的胡渝杭同学,聚焦 “非智力因素”,分享了提分的 “隐藏技巧”。她从法律学习中对细节的重视出发,从答题规范、时间分配两个维度展开:在答题规范上,“文科要分点作答,用‘①②③’清晰呈现;理科写清公式推导过程,她举例说,就像法律文书的撰写必须严谨规范;关于时间分配,她建议大家在平时模拟时就固定答题顺序,“比如按‘先易后难’原则跳过超难题目,确保会做的题都能拿到分,这就像处理法律案件,要合理安排时间,提高效率。”

此次北京大学学生爱心社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为我校高二学子带来的不仅是高考备考的实用技巧,更是一份来自名校学子的真诚与鼓励。四位北大学子用自身经历诠释了 “努力” 与 “坚持” 的意义,让同学们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,在压力下汲取了力量。分享会虽已落幕,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、对梦想的追求却在校园里持续升温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会把学长学姐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备考中,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迎接高考的挑战。这次活动,是一次爱心的传递,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。它在我校学子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种子会茁壮成长,结出丰硕的果实。愿高二学子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不负韶华,奋力拼搏,在明年的高考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