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校迎来教育交流的热潮。8月4日至5日,兰大附中、兰州第五十八中学的教育同仁们先后到访,围绕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与我校开展深度座谈。两校结合自身办学实践提出针对性问题,我校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,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育人共识,为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探索路径。
与兰大附中共探育人实效
4日上午,兰大附中一行聚焦“学校在新高考研究、尖子生(特别是清华北大方向)培养以及高考保障措施”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。座谈中,副校长杨雪辉首先介绍了我校办学理念,办学思路,2025届高考情况及高考备考工作。2025年高考,我校有8名学子跻身全省前百名,有9名学子被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录取,其中8人被清华大学录取、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,有95人突破600分大关(物理类75人,历史类20人),514人跨越特控线,文化课学生上线率78.35%,普通本科上线653人,上线率99.85%。
在新高考研究方面,组建了涵盖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专家的专门团队,密切关注政策动态,通过多种方式解读政策,建立完善选科指导体系,开展职业兴趣测评和学科能力评估,根据不同选科组合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,并探索课堂教学改革,调整教学评价方式;在尖子生培养上,挑选教学经验丰富、专业素养高且成绩突出的教师任教,制定详细备考计划,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,通过模拟考试和试卷分析调整策略,关注心理辅导;高考保障措施方面,建立严格教学管理制度,加强教学过程监控评估与质量监测,后勤服务上全力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,关注学生健康,同时重视家校合作,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沟通。

同兰州五十八中共谋发展路径
5日下午,兰州第五十八中学团队则将关注点放在“学校管理、教学常规、高考备考”上。我校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并就来访同仁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,双方在思想碰撞中分享经验、共谋发展。交流中,兰州五十八中学重点关注了我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。针对学校文化与制度体系构建、办学特色培育、管理模式创新等问题,校长周串虎从 “制度筑基、文化铸魂” 的理念出发,介绍了年级管理精细化、教师队伍建设常态化的运行机制,尤其分享了通过目标激励、专业发展平台搭建等方式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的具体举措,并详解了高考成绩与教师评优、职称晋升、绩效奖励挂钩的量化标准及操作细则。
在教学常规领域,双方聚焦备课要求、课堂教学创新、作业设计与批改等基础环节展开探讨。副校长杨雪辉介绍了 “集体备课 + 个性研磨” 的备课模式、“以学为中心” 的课堂改革实践,以及基于学情的分层作业体系。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安排,我校分享了从高一开始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、选科指导 “三步骤”(兴趣测评、学科诊断、家校共育),并就教研活动 “主题化、常态化、成果化” 的推进路径进行了交流,包括跨学科教研、高考命题研究小组的运作模式等。
高考备考是本次交流的重点内容。副校长杨雪辉系统介绍了高中三年教学进度规划,特别是高三一轮、二轮复习的时间节点与内容安排,以及数学、物理等核心学科在高三阶段的课时动态调整策略。针对尖子生培养与临界生提升,我校分享了 “分层选拔、滚动培养” 的特色班级模式,包括清北强基计划衔接路径,以及 “临界生” 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效果。同时,双方还就高质量题库建设、高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协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交流不止步,共赴新征程。连续两日的座谈中,两校提出的问题既聚焦教学管理细节,又关乎教育改革方向,而我校的回应则扎根实践、突出可操作性,让交流真正落到“解决问题”上。来访校均表示,此次交流打破了我们办学思维的局限性,为破解办学中的共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校际间的互学互鉴。此次兰大附中、兰州第五十八中的相继来访,不仅是对我校办学成果的肯定,更搭建了携手共进的桥梁。下一步我校将选派更多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,交流提升,与更多兄弟学校一道,在探索中创新,在实践中突破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教育力量!